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农村旅游规划

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

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
前  言
   农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当前,我国“三农”事业发展恰逢盛世,机遇难得,前景广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业产品有效供给”。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农业面临着资源与环境、产品与市场的双重约束,肩负着保供给、稳增收、促发展的历史重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决定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南通市位于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近年来,南通依托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深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深入拓展市场空间,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一个时期是南通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南通市将抓住机遇,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南通”奠定坚实基础。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南通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分析南通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四化同步”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 1
1.1 规划背景... 1
1.2 规划依据... 2
1.3规划范围与期限... 3
1.3.1 规划范围... 3
1.3.2 规划期限... 4
第二章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
2.1 规划区基本情况... 5
2.1.1区位条件... 5
2.1.2 自然环境... 6
2.1.3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7
2.1.4 农村经济现状... 8
2.1.5农业主导产业现状... 8
2.1.6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10
2.2发展需求分析... 14
2.2.1 主体需求解读... 14
2.2.2 城市发展需求... 15
2.2.3 市场发展需求... 15
2.3 综合评价(SWOT分析)... 15
2.3.1 优势(Strengths)... 16
2.3.2 劣势(Weaknesses)... 17
2.3.3 机遇(Opportunities)... 18
2.3.4 挑战(Threats)... 19
第三章  目标定位... 21
3.1指导思想... 21
3.2 规划原则... 21
3.3 发展定位... 23
3.3.1 总体定位... 23
3.3.2 功能定位... 24
3.4 规划目标... 25
3.4.1总体目标... 25
3.4.2具体目标... 26
3.4.3主要规划指标... 27
第四章 产业空间布局... 29
4.1 总体布局... 29
4.2主要分区... 30
4.2.1 优质粮油生产区... 30
4.2.2 长三角菜篮子生产区... 30
4.2.3 特色花木果品产业区... 30
4.2.4 生态畜禽产业区... 30
4.2.5 现代渔业产业区... 31
4.2.6茧丝绸产业区... 31
第五章 主导产业建设规划... 32
5.1 优质粮油产业... 32
5.1.1 发展思路... 32
5.1.2发展目标... 32
5.1.3重点建设任务... 32
5.1.4重点建设工程与布局... 33
5.2 绿色蔬菜产业... 36
5.2.1 发展思路... 36
5.2.2发展目标... 37
5.2.3重点建设任务... 37
5.2.4重点建设工程与布局... 39
5.3 高效林果产业... 40
5.3.1 发展思路... 40
5.3.2发展目标... 41
5.3.3重点建设任务... 41
5.3.4重点建设工程与布局... 41
5.4 生态畜牧业... 43
5.4.1发展思路... 43
5.4.2发展目标... 44
5.4.3 重点建设任务... 44
5.4.4重点建设项目与布局... 45
5.5现代渔业产业... 46
5.5.1发展思路... 46
5.5.2发展目标... 46
5.5.3重点建设任务与布局... 47
5.6特色茧丝绸产业... 49
5.6.1 发展思路... 49
5.6.2发展目标... 50
5.6.3重点建设任务... 50
5.6.4重点建设工程与布局... 52
第六章 关联产业发展规划... 55
6.1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 55
6.1.1发展思路... 55
6.1.2发展目标... 55
6.1.4建设任务... 56
6.2休闲农业... 58
6.2.1发展思路... 58
6.2.2 发展目标... 58
6.2.3发展战略... 59
6.2.4产业空间布局... 59
6.2.5发展重点任务... 61
第七章 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62
7.1质量安全体系... 62
7.1.1发展思路... 62
7.1.2发展建设... 62
7.2 品牌培育... 64
7.2.1发展思路... 64
7.2.2具体措施... 65
7.3市场体系... 66
7.3.1发展思路... 66
7.3.2建设重点... 66
7.4 农业科技发展... 68
7.4.1 科技引进... 68
7.4.2 科技推广... 68
7.4.3 科技培训... 69
7.5良种繁育体系... 69
7.5.1发展思路... 69
7.5.2发展重点... 70
7.6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70
7.6.1发展思路... 70
7.6.2发展重点... 71
7.7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72
7.7.1发展思路... 72
7.7.2发展重点... 72
7.8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 73
7.8.1发展思路... 73
7.8.2重点建设任务... 73
7.9 环境保护... 75
7.9.1发展思路... 75
7.9.2重点工作... 75
第八章  实施进度与投资效益分析... 77
8.1实施进度... 77
8.1.1调整提高阶段(2014-2016年)... 77
8.1.2稳步实施阶段(2017-2018年)... 77
8.1.3巩固提升阶段(2019-2020年)... 77
8.1.4持续发展阶段(2020年后)... 77
8.2投资估算... 78
8.3资金筹措... 78
8.4效益分析... 79
8.4.1生态效益... 79
8.4.2社会效益... 79
8.4.3经济效益... 81
第九章 体制机制创新与保障措施... 83
9.1 组织管理... 83
9.1.1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83
9.1.2 规划实施管理委员会... 83
9.1.3 成立规划实施专家委员会... 83
9.1.4 规划实施运行机制... 83
9.1.5 三大平台体系建设... 85
9.2 保障机制... 86
9.2.1 政策激励机制... 86
9.2.2 服务协调机制... 87
9.2.3 科技和人才交流机制... 87
9.2.4 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88
9.2.5 法律保障机制... 88
 
 
第一章 规划总论
 
1.1规划背景
(1)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部署。现代农业连接着城市与乡村,与生态环境最直接,与社会发展最密切,是满足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的排头兵。南通市要把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美丽南通”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创新实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农民致富增收的幸福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促进南通市“五位一体”协同发展。
(2)国家两大战略规划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和山区生态优势,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在江苏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南通位处《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叠加区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南通市要紧抓国家两大战略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3)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明确了新目标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南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时期。农业现代化是南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南通市要紧紧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突破口,明确发展主攻方向,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南通市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1.2规划依据
(1)《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1号文件)
(2)《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3)《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5)《南通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南通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7)《南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8)《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10)《南通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1.3规划范围与期限
图1-1南通市行政区图
 
1.3.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海安、如东、启东、如皋、海门、通州六个县(市)区。规划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29.77万人,耕地面积669.2万亩。2013年末户籍人口766.51万人,人口密度为958人/平方公里。
1.3.2规划期限
综合考虑规划区现状条件和建设周期,与未来发展相协调,以2014-2020年作为规划期,2021-2025年为展望期。
 
第二章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规划区基本情况
2.1.1区位条件
图2-1 南通市区位图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41'06''—32°42'44''、东经120°11'47''—121°54'33''之间。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西靠泰州,北接盐城,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南通拥有水、陆、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204国道、328国道和宁通高速公路纵横全市,辅之通沙、通常、海太三座长江汽渡,贯通大江南北,新长铁路沟通苏北、联接苏南、接轨沪宁铁路。南通兴东机场、如皋机场和启东直升飞机场,构筑空中通道。南通港口已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南通港年吞吐量达2.05亿吨,集装箱外贸航线达30.6万标准箱。南通内河运输也十分发达,已经开通的运输线路向北可到达苏北及安徽、淮南各市县。
2.1.2自然环境
(1)气候资源
南通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4.0℃—15.1℃,全年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天数220—230天,无霜期达到226天,年平均日照21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1000—1100mm,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全年多东南风,夏秋两季多受热带风暴影响,年蒸发量875mm,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50%,日照充足,耕作期长,适合多种植物繁衍生长。
(2)水资源
长江是南通市最主要的河流,境内长江水域约642平方公里,长163公里、宽5—10公里,年均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长江南通河段为感潮河段,水位受潮汐和长江径流的影响,平均高潮位3.67米,平均低潮位1.91米,最高潮位达7.08米。市域境内河网纵横交错。内河拥有一级河12条,长743公里;二级河105条,长1760公里;三级河1066条,长4934公里。
(3)地形与土壤
南通市位于江海交汇处,是由长江北岸的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若干沙洲而成,属于长江下游冲击平原。全境地域轮廓东西向长于南北向,三面环水,一面靠陆,呈不规则菱形状。地势低平,地表起伏甚微,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一般在2.0—6.5米之间。土壤是以长江冲击物为主的江海沉积物,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
(4)土地资源
南通土地总面积1580.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9%,人均土地面积2.1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用地92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5%;建设用地25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0%;其他土地40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5%。沿海岸线长206公里,每年可淤涨部分土地,后备资源相对充裕。
2.1.3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十二五”以来,南通市积极实施“八项工程”、努力实现“八个领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优、稳中提质,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417.88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038.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7500元增加到2013年的69050元,增长了45.4%,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5.9亿元,增长了67.1%。2013年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6.8:52.1:41.1,与2010年三产比例7.7:55.8:36.5相比,农业及工业生产比重逐步缩小,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2.1.4农村经济现状
2013年,全市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94.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263.6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138.3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141.1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54元、增长11.5%,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5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三大合作组织总数达6512家,入社农户194万户。建成家庭农场1900多家,500亩以上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主体达10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1%,65%的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水利建设完成投入34亿元、增长21%。新增高标准农田22万亩,累计占耕地面积达48.4%。新农合筹资、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4.2%、14%。169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二、三星级康居村分别达269个、37个。
2.1.5农业主导产业现状
(1)粮油生产水平较高
2013年,全市粮食面积779.5万亩,总产333.3万吨,粮食单产427.6公斤/亩,粮食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作为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单产633.7公斤/亩、小麦单产389.4公斤/亩,均创历史新高。稻麦周年单产1023.1公斤/亩,成为长三角GDP超4000亿地级市中唯一实现稻麦亩产吨粮的市。油菜种植面积157.5万亩,生产水平处于全国、全省领先地位,2013年,全市油菜单产208.8公斤/亩,比全省平均高22.8公斤/亩,比全国平均高81.8公斤/亩。
(2)蔬菜保障能力较强
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27.5万亩,同比增2.1%;总产量589万吨,同比增5.6%;总产值87.6亿元,同比增8.3%。设施蔬菜面积达86.2万亩,占设施农业面积的76.3%。主城区蔬菜自给率始终保持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蔬菜自给率高于周边城市。
(3)生态林业发展迅速
南通是著名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湖桑之乡”、“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林木覆盖率20.6%,自然湿地保护率30.1%。以沿江、沿海基干防护林带为骨架,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为脉络,以绿色村庄、湿地、公园等为基点的沿江沿海防护林纵深体系初步建成。
(4)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快速提升
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48.0万吨,禽蛋产量45.7万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8.3亿元,较上年增长6.0%,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3.3%。全市生猪饲养量656.2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6亿只(羽),山羊饲养量498.7万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占比86%,肉鸡规模养殖占比96%,蛋禽规模养殖占比97%,奶牛规模养殖占比99%。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
(5)渔业产业稳定发展
2013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87.0万吨,新增高效渔业15万亩,设施渔业7万亩,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1个,市级现代渔业园区8个,市级渔业龙头企业23家。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现代化改造工程获国家批准,6艘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获农业部批准,填补省内空白。全市渔业“三品”面积达191.2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93.3%。
(6)茧丝绸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南通的蚕茧产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全国著名的蚕茧生产基地、国家七部委联合授予的“中国茧丝绸之乡”和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湖桑之乡”。2013年末,全市现有桑田面积24.8万亩。实施人工饲料育小蚕1万余张,为全国人工饲料养蚕的规模之最。全市规模以上茧丝绸企业35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8亿元,利润总额3.2亿元,产销率99.77%。
2.1.6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南通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了《关于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全省领先的意见》,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行业、覆盖全市的多元产业集群。至2013年6月底,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达到918家,占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的16.2%。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位居江苏第二(南京8家);省级龙头企业51家,位居全省第三(盐城56家、徐州5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639个,入社农户达到197.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6.7%。其中:省级“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113个(全省859个),占全省总数的13.2%,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专业市场232个,占全省总数的15.2%;年交易额319.48亿元,占全省交易总额的12.7%。
(1)基地建设夯实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
一批新兴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农产品的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速了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全市区域主导产业进一步凸现。海安的茧丝绸、禽蛋、紫菜、河豚产业,如皋的花卉苗木、肠衣、长寿食品,如东的海产品、出口蔬菜、苗猪,海门的四青作物、海门山羊、设施果蔬,启东的海产品、四青作物,通州的水芹、设施蔬菜、优质粮油以及休闲农业等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已成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
(2)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速度
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区域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全市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中宝集团豆黍类速冻能力全国第一,带动了海门20多万亩“四青作物”生产;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同行业第二,带动了20多万亩的蚕桑生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银河面粉公司生产规模江苏第一、全国第三,带动了10多万亩的小麦生产。京海集团肉鸡15万套祖代肉鸡、80万套父母代种鸡和8万套京海黄鸡种鸡,生产规模全国第四;江苏中洋集团500万尾河豚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海安兰波公司条斑紫菜育苗1万多平方米,规模亚洲第一。骨干企业既成为南通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亮丽名片,也成为南通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龙头。
(3)合作组织加速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步伐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品生产相结合,形成了组织发展与产业规模扩张互动的局面。通州区石港江海三黄鸡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689名,年饲养量达到800多万羽,其中年饲养万羽以上的大户620户,占总养殖户的90%。2012年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利润3600万元。海门市常乐镇培育村草莓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719名,带动农户500多户,总资产1054万元,经营大棚面积2800亩,年经营服务收入2100万元,收益分配总额142万元。
(4)园区建设打造了农业集聚发展的平台
南通市进一步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对规模园区等重点农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要求各地要完成1个1万亩以上、核心区2000亩以上的规模农业园区建设,并在设施装备、农产品检测、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制订了具体建设标准,力争通过政策引导和目标考核,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在政策带动下,全市规模园区(基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8个,市级农业园区30个。
(5)专业市场提升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水平
一方面,培育的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如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海安大公山羊市场、如皋花木大世界、如东紫菜交易市场、海门实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启东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专业市场的繁荣又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带动区域主导产业的加速发展,形成专业市场与区域主导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6)项目农业增添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
南通市加大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集聚项目,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发展推力。近年来,全市“三资”开发农业的投入都在150亿元以上,催生了一批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海门中宝近年来连续投入超亿元,使企业蔬菜保鲜冷库容量达到5万吨以上,成为江苏最大的速冻蔬菜生产企业,可带动40万亩的蔬菜生产。如皋中国肠衣城的建设,200多家肠衣企业集聚发展,使如皋成为中国最大的肠衣生产基地,打响了如皋肠衣生产品牌,提升了如皋肠衣生产的整体竞争力。
(7)科技创新增强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后劲
南通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6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职工队伍中,科技人员占比达到9%,其中研发人员占2.5%,近年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研制开发新产品近30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内14个科研单位常年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设立了博士后科研站,该企业培育的京海黄鸡成为建国以来通过国家审定的首个鸡新品种,有三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市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该企业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生物育种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质量认证的有288家,获得“三品”认证的龙头企业有259家,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有75家。
(8)政策扶持激发了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潜力
在南通市《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等扶持政策引导下,各地也纷纷制定了扶持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大力扶持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产业化发展载体和平台,明确奖补条件、奖励标准,充分调动了有关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农产品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和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对农业集聚发展的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2发展需求分析
2.2.1主体需求解读
(1)政府需求
政府引导带动现代农业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建成后,南通市将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高地,优新科研成果示范、孵化和推广基地,江苏沿海地区“四化同步”发展重点建设区,高效、优质、生态和外向农业示范区。
(2)企业需求
企业是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企业要选择适合南通发展的优势产业,才能更好的发挥资本和经营优势;企业发展需要借助地方优势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利于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及资金扶持。现代农业建设运营是企业做主导,前期建设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借助企业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也可为企业带来新的优势和机遇。
(3)农户需求
农户需要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农业生产管理规范、优新品种及技术设备。首先需要政府和企业提供品种、技术、设备、金融等支持,保证品种和销售渠道,将中间生产环节交予农户,前端品种及终端销售环节由企业承担,为农户提供支持,同时避免与农争利。其次,需要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及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生产效率。
2.2.2城市发展需求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城市功能拓展的重点区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具有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保障供给、环城服务等功能;城市发展要求园区建设要兼具安全生产及休闲观光的功能,既是城镇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也是居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观光园”。
2.2.3市场发展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现代化农业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物质保障,现阶段国家对于“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重视,将扩大市场对于粮食、蔬菜、畜产品、海产品的需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他的收入和消费将增长3倍左右。为满足增长的需要,必须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
2.3综合评价(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可以系统描述区域发展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广泛应用于区域和产业发展分析。通过SWOT分析(表2-1)可以看出,南通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2.3.1优势(Strengths)
政策环境优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为南通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南通市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体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南通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农业,为南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多年整合提升,南通主导产业突出,基本形成优质粮油、精品园艺、生态畜牧、现代渔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并初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优质粮油产业形成了“黄金”、“龙顺”等名牌产品;精品园艺形成了观赏苗木、盆景、盆花等产业基地;生态畜牧初步形成了高商品率的瘦肉型猪、优质苗猪、优质禽蛋、白羽肉鸡、海门山羊和地方良种家禽生产基地,推出了以狼山鸡、海门山羊和江海土猪为代表的“通农三宝”。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
发展模式创新。依托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优势,通过市场导向、集中扶持、贴近服务,调动政府、农民、企业三方面积极性,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引导农业用地向规模园区集中经营。南通市初步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农业“全托管”、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南通市具有滨江、沿海、临上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伤害和苏南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为南通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南通应充分发挥腹地大、纵深宽、互联互通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种养示范基地,为长三角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2劣势(Weaknesses)
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南通市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有的年久失修,排灌能力得不到保障。全市还有50%多的耕地未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部分农田灌排、泵站和沟渠设施标准偏低,亟需更新改造。
   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偏低。南通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区域产业和品牌缺乏有效的整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仍需改善。南通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使得农村持续发展与人口多、耕地少、环境容量压力大的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接管、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2.3.3机遇(Opportunities)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围绕这一目标,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江苏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政策,还将继续推出支持全省“三农”发展的新举措,这将形成更加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这些趋势性变化表明,南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机遇期,这为南通农业的腾飞,搭建了新的平台。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南通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30位。经济发展速度居于全国领先行列,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有利于不断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加大农业投入总量,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未来5-10年,南通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实力的继续增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当前,南通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南通具有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型明显加快,微观层面的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二是农业分工迅速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发展、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引领支撑作用迅速凸显;三是在区域层面,农业发展集群化和连片化现象迅速推进,重大项目带动、农业项目区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等,越来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乃至组织成员的竞争、合作关系,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南通正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将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南通市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将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农业资源占有量、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对优质化、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2.3.4挑战(Threats)
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支撑农业发展的资源已经很紧,特别是土地资源,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土地资源争夺矛盾。第二、三产业的高产出,让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突出。
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兼业化、副业化趋势比较明显。5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占比较高,文化水平偏低,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偏少,农业专业型、技能型、营销型、管理型人才缺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培养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者、农民经纪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组织与市场接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南通农民合作组织还存在专业化不足、组织松散等问题,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农业生产组织与市场的有效接轨。
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多方面影响,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在高基数高平台上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必须深入分析、创新举措、应对挑战,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三章  目标定位
 
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发挥南通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安全为保障,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园区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农业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南通现代农业,将南通市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2 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龙头带动
根据现代农业具体的建设和生产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保障现代农业生产供给,全面提升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以产业培育为核心、坚持招大引强思路,加快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龙头,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品牌集聚效能,带动区域资源开发、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2)特色打造,高端跨越
发挥南通农业资源优势,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南通特色文化要素,适应和引导现代都市消费取向,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形态,建设产业发展新兴载体,培育和引进高端品种,实现农业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跨越,满足现代市场高端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南通农业产业价值。
(3)服务引领,深度融合
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健全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以城乡融合为目的,以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为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发展,以政策导向与资本投入融合为保障,以文化与农业融合为特色,构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推进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4)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随着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形成,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以转型促发展、以升级强后劲,围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大市、特色精品农业强市目标,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形成产业持续发展、生态全面优化的良性互动新机制。
(5)城乡统筹,强农富民
要切实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加快发展南通市现代农业,密切城市与乡村、市民和农民、文化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让农业走进市民生活,让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通,在满足城市消费升级与环境改善需求中,同步解决优化产业结构、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持续增收等难题,为统筹城乡提供新途径。
3.3发展定位
3.3.1总体定位
根据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结合南通市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围绕农业产业化领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总体目标,以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将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为:国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江苏沿海农产品加工和出口集聚区、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 国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发挥沿海区位和资源优势,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将优势产业做精做细,将基础产业做稳做实。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高效林果和生态畜禽等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产业,带动海洋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将南通市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样板区。
—— 江苏沿海农产品加工和出口集聚区。依托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强化产品特色,加强出口企业集群建设,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将南通市打造成为江苏省沿海农产品加工和出口集聚区。发挥长三角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建设以南通市为核心,以长三角为腹地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 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立足长三角,接轨上海都市圈,围绕生态文明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突出江海文化特色,开发唯一性文化旅游资源,加快自然生态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有机融合,融地域文化于观光采摘、休闲体验、农家旅游、科普展示等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以园区化、精品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3.3.2功能定位
现代农业是南通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城乡生态、生产、生活功能,承载着高效发展,区域示范的重任,承载着社会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期盼,还承载着广大农民致富发展的美好愿景。
(1)保障有力、集约高效的基础产业
依托现有生产基础,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装备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健康养殖,联动发展高效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精品休闲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城市菜篮子工程和市民生产、生活
来源:中国农业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