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乡村旅游产品

民俗旅游产品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特征?

民俗旅游产品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特征?

 民俗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它除了具有所有旅游产品设计的一般特征之外,还由于它所依托的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的特征。

  (一)地方性或民族性
  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地方性或民族性是指不同的地域或民族拥有不同的民俗旅游资源,从而可以开发出与众不同的民俗旅游产品。事实上,民族性经常会表现为地方性,因为民俗旅游产品的民族性,只有在聚族而居的地区,才会有最典型的独特特征。民俗是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群体适应自己所处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结果。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身处不同环境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创造并传承着千差万别的各具特色的民俗。民俗旅游产品是以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为资源基础而开发的旅游产品,因而,必然相应地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民族性。某个地域或某个民族的民俗旅游产品,与其他地域或民族的民俗旅游产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例如,广西忻城县的莫氏土司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建筑画积4万平方米,土司世系历经23代,传承总计560多年。忻城土司衙署在全国17处保存比较完好的土司衙署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而且是唯一的壮汉合壁式建筑,在广西更是绝无仅有。近年来,《流亡大学》、《石达开》、《一代廉吏于成龙》、《合浦珠还》、《刘三姐》等影视剧作品,均以此地作为外景地之一,因而广为人知。依托忻城土司衙署开发的中华土司民俗旅游产品,就以其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著称于世。
  (二)质朴性
  民俗的最通俗理解就是民间风俗,它传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展、变化。民俗是普通群众创造的生活文化,充分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愿望、理想、情趣、规则等等,是普通民众维持生计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俗是俗文化的代表,与雅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民俗直接源于民间生活,可能混杂着迷信、愚陋、粗野,但是,它直面生活,实用而质朴。以来源于民间生活的民俗为资源而开发的民俗旅游产品,它的质朴性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民俗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是反映民间生活的俗文化,而不是各种雅文化。例如,民俗旅游表演的歌舞是民间歌舞,而不是芭蕾舞;传唱的歌曲是山歌、牧歌,而不是唐诗宋词。民俗旅游产品体现的内容是民间的社会生活,让旅游者观赏和参与的旅游项目由来自民间的风俗习惯构成。第二,民俗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直接来自真实而自然的民间生活。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应该尊重民俗的本来面貌,对民俗进行力求真实的艺术再现。例如,开发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在建筑样式、内部格局上要恪守传统,而且在配置家具方面,也要尽可能使用传统的竹木家具。山第三,民俗旅游产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俚俗风味。乡土气息和俚俗风味是民俗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差别最大的特征,它们反映了民间生活最本质、最独特的内容与形式。例如,抚顺市的满族歌舞表演,铁岭市的二人转表演等,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俚俗风味,是辽宁推出的民俗旅游的主打品牌,它们反映了辽宁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豪爽、质朴、文明的文化人格,受到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大欢迎。
  (三)文化性
  民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俗以先行没定的方式,塑造了人们的文化心理,同时又以特定的行为方式和物化形态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心理。例如,侗族的风雨桥,又称回龙桥、花桥、凉桥等,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方便行人,遮风挡雨,乘凉休息,所以风雨桥之名约定俗成,流传广远。位于广西省三江县程阳乡的永济桥,建成于1920年,俗称程阳桥,是其中最著名的风雨桥。实际上,侗族人从来不把这类桥称为风雨桥,大多用村名命名桥梁,并称之为风水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参观程阳桥时把它称为风雨桥,从此风雨桥的名称便传开了。侗族人建造这种桥梁的真正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更多的是为了拦截风水,以保证村寨安宁、六畜兴旺、生活富足。由此可见,那些精美的风雨桥承载着侗族的文化,反映了侗族人民普遍的文化心理。民俗旅游产品直接来源于民俗,能否充分反映民俗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民俗旅游产品必须充分反映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俗旅游的实践证明,那些能够深入挖掘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予以充分展示的地区或民族,往往能够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俗旅游产品。例如,北京市延庆县的各种民俗村、山东省潍坊市的千里民俗旅游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第二,民俗旅游产品是旅游者与当地居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旅游者通过消费民俗旅游产品,可以直接了解旅游地的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更加广泛地认识自己生活的世界。当地居民通过与旅游者的交往,可以更多地了解外面的社会生活,有选择地吸收其他文化,尤其是优势文化的积极成分,提高本地区或本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世界。
  (四)动态性
  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动态性是指很多民俗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以及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消费方式,具有动态特征。首先,民俗旅游产品经常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虽然民俗旅游产品多种多样,但是,民俗是以人的具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文化形式,各种民俗事象,无论是行为民俗、意识民俗、语言民俗,还是物质民俗,它们的本质特征总是体现在人们的活动当中。因此,民俗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受资源特征的影响,具有动态性。例如,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推出了双流黄龙溪、宜宾李庄、阆中古城、雅安上里、合江佛宝、理县桃坪羌寨、丹巴嘉绒藏寨、广元昭化、大邑安仁、盐源泸沽湖镇等十大古镇之旅,以古镇为载体,同时开发了多种旅游产品。但是,在当地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体验古镇之美的民俗风情旅游,是古镇之旅的亮点。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开发了仡佬族的竞技民俗——打篾鸡蛋,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篾鸡蛋又称竹绣球,用薄篾染色穿编,大如饭碗,空心,内装石子、金属片,使其相撞,发出响声。打篾鸡蛋起源于古代夜郎国的练兵方式,打法有过河、换窝、进缸、进斗、呆子、盘子等,与现代曲棍球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次,现代意义的旅游产品,已经与传统的单纯观赏式旅游产品大不相同,越来越强调旅游项目与旅游者的参与相结合。参与性已经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特征。民俗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本来就具有动态特征,尤其是那些民俗活动类的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提供了其他旅游产品难以企及的参与机会。旅游者可以通过参与的方式,消费大多数的民俗旅游产品,从中体验民俗旅游的乐趣,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领略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流传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扭秧歌,是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进行秧歌表演时,在伞头的带领下,秧歌队员左手舞绸,右手舞扇,踩着锣鼓点在行进中表演舞蹈。秧歌队里的歌手则伴随着唢呐声、锣鼓声,演唱民歌。秧歌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而且程式化要求不太严格,很多人一学就会,还可以自由发挥。旅游者完全可以进行现场参与,与表演者一起分享扭秧歌的快乐。扭秧歌是很多北方城市市民广场文艺活动的主要形式,不仅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