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农村旅游规划

51萧山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发展规划

51萧山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发展规划
一、总则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现代科学及其高新技术和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加速传统农业改造,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现阶段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和各级政府追求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近年来,萧山区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五大农业”(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服务农业),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使萧山农业发展已经走在全省前列。随着全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如何进一步整合各类农业生产要素,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创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全区农业走上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如何使萧山现代农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精心筹划今后五年萧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本规划显得十分重要。
 
(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一号文件”)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一号文件”)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一号文件”)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一号文件”)
 
(9)《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10)《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11)《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12)《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萧委〔2010〕37号)
 
(13)萧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大江东建设规划方案、临江园区建设规划
 
(15)萧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16)萧山区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17)杭州市萧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二、“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的回顾
 
(一)“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条主线,积极探索符合萧山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初步走出了以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因地制宜、规模开发的发展路子,现代农业呈现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2007年,我区荣获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区)第一名,以及蔬菜、苗木、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3个单项强县(区)称号。连续五年获全省外向型农业发展先进县(区)。2008年,我区被农业部、安检总局认定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获全国南美白对虾加工业示范基地。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508亿元,比2005年的5055亿元年均递增823%;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7元,比2005年的9498元年均递增1098%;在稳定粮食复种面积,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蔬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茶果林特五大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和发展,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73%,比2005年的8493%增加两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十一五”期间,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粮食复种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发展了蔬菜、花木、水产、畜牧和林特茶果等五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无公害生产,增加名特优新品种;继续发展传统优势花木的同时,加快发展木本鲜切花、盆栽花卉、观赏植物等适销品种;创新发展名贵鱼和特种鱼养殖,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稳定发展规模猪场,推广科学、生态的现代化养殖方式;稳定发展林特茶果产业。2010年全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产值达6556亿元,比
 
2005年的4293亿元年均递增884%。(具体情况详见:“十一五”期间萧山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表)
 
“十一五”期间萧山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表
 
项目产值(亿元)2005年2010年年均递增蔬菜11.0617.259.30%花卉苗木11.5716.547.41%水产5.987.965.89%畜牧12.5521.4711.34%林特茶果
 
1.772.345.74%总计42.9365.568.84%2、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区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强龙兴农工程”,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真正把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及发展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着力培育了一大批规模型、科技创新型、出口创汇型、加工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有效提高了产业化水平。
 
十一五期间萧山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
 
名称“十一五”期间增加数2010年底累计数省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85228销售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28集团农业龙头企业411农民专业合作社265323100万元以上营销大户122161同时把重点放在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扶持培育有优势、有特色、效益高的农业龙头企业。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优蔬菜加工业、做精竹木加工业、做强水产加工业、做大粮油加工业、拓展茶果加工业。此外,积极拓展区外基地,外建基地面积新增1607 万亩,累计达到22946万亩;外设销售窗口新增437家,累计达到552家;外办企业新增34家,累计达到43家。
 
3、科技兴农深入推进
 
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工程,有效地帮助和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科技攻关,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5项,引进推广新技术32项、新品种150个,新建成农业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2个,到2010年底累计达到39个,其中省级以上13个。期间,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被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优质西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重点项目,杭州萧山跃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参与国家级高科技项目“南美白对虾生物选育”,“国家级水产良种场”落户杭州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杭州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中华鳖日本品系通过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评委员会审定。
 
4、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区围绕农产品的“生态、绿色、安全”要求, 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期间制订和修订农业标准(规范)93项;截至2010年底,累计有1项国家标准、5项省级地方农业标准规范、31项市级地方农业标准规范、67项区级地方农业标准规范适时有效。新建立省级无公害基地104个,2010年底累计达140家,总面积达18.94万亩;新增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10家,
 
累计达35家,产品总数99只。“十一五”期间也是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时期,农产品取得了“国字号”品牌的突破,新增中国名牌1只、中国驰名商标8件,浙江省名牌13只、省著名商标14件,市名牌15只、市著名商标11件。到2010年底全区农产品有效拥有中国名牌1只、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名牌17只、省著名商标15件;市名牌21只、市著名商标18件;区级名牌16只、区级著名商标13件。近五年有6只产品获得省农博会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
 
5、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发展
 
“十一五”期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区编制完成了《杭州市萧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依据规划各地利用休闲观光农业的自然资源,紧紧围绕“做大规模、做精品牌、做强实力、做高档次、做透文化、做美景区”的休闲旅游总体发展目标,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新增区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3家,到2010年底累计区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达到29家,其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家乐特色点)7家、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7家,总投资累计达112731万元,土地面积1.53万亩,直接从业人员3160人,接待游客180万余人,累计旅游总收入29540万元。
 
6、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全区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通过“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的创建。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拥有农机总动力7652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952%;农业机械原值722亿元,比2005年增长82%;农机经营总收入582亿元,比2005年增长61%。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的农机化服务体系,从耕整、排灌、植保、收获、农副产品初加工和农村运输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先进适用农机应用技术与装备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保持稳中逐步下降态势,农机死亡事故严格控制在杭州市下达的指标之内,未发生较大农机事故。
 
7、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为解决农业发展资金问题,萧山区建立了政银合作的金融支农机制。到2010年底,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萧山支行五类支农贷款日均余额达到213亿元;为解决农贷担保难,“十一五”期间新组建农贷担保公司3家,注册资金新增11690万元,累计达到14184万元,累计担保额179亿元;在对农业生产实施政策性保险方面,2008年先在水稻、大棚蔬菜和能繁母猪三个品种实行政策性保险,2009年又扩大到林木、奶牛、油菜和各类设施大棚等,为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发挥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基本建成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职能为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推进农业信息化。到2007年,全区584个农村(社区)全部开通网络信息服务,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农业决策信息数据库、
 
市场信息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都市农业信息系统、农技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全区农业信息网农技服务视频系统和网上信息发布功能,确保了定期不定期宣传萧山特色农业,发布农业信息,推广交流农业科技。采集、分析、发布市场行情等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新注册农民信箱4.5万户,到2010年底累计达5.2万户;新培养农业信息专业人才1000名,累计1200名。
 
(二)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农业发展有形空间逐年减少。萧山实施大江东开发、五大新城建设,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大举推进,农业发展有形空间逐步缩小,特别是农业用地逐步减少,农民的惜地心理逐年增强,对土地增加了增值预期和保障心理,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难度增加。
 
2、休闲农业规范发展难。到2010年底,我区虽有29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但是普遍档次较低规模较小,且以餐饮、垂钓、棋牌为主,缺乏特色和农耕文化的挖掘。同时受到土地流转、用地指标等制约,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成本较大,而且经济效益相对不高,休闲农业发展要满足需求还任重道远。
 
3、农业依然面临两大风险。我区农业易受台风、暴雨、突发性气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现有农业设施还不足抗拒突变气候,科技兴农力量薄弱,农业依然是靠天吃饭的景况。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营销体系还相对薄弱,农产品供求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农业市场风险较大。
 
4、加工企业有待于扶大扶强。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上了一定档次,形成一定规模,但还有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提升慢、效益偏低。主要由于农产品加工成本高,且政策优惠不多;同时就现状存在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有待于加快改造提升。
 
三、“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富裕清洁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设施武装农业,大力发展“五大农业”(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服务农业),实施“五大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种子种苗建设工程、休闲农业建设工程、区域品牌创建工程),培育“五大区域公共品牌”(萧山萝卜干、萧山花木、萧山生猪、萧山白对虾、萧山甲鱼),按照“四个三”(建设三大平台、强化三大引擎、做强三大载体、发展三大精品园)的模式,促进萧山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51萧山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农业发展规划
 
1、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现代农业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萧山农业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同时,从国际、国内实践看,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十二五”时期,仍应坚持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农业发展,走出一条在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2、整合优势,打造精品。萧山农业具有技术、人才、市场、品牌、规模等众多优势,也有发展空间逐减的劣势。今后,应当整合优势,向外拓展基地,使有限空间无限发展;利用和挖掘特色,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萧山优势特色的农产品,建设一批农业精品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发展优质精品农业上下功夫。
 
3、龙头带动,创建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内连基地,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农业新型科技应用的先行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头人”。要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龙头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坚持品牌立企,在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安全食品的前提下,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
 
4、科技支撑,基础先行。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既要“引进”,又要自主创新;既要农企增加科技投入,又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科技兴农格局,依靠科技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使萧山农业始终处于发展前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同时也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路、渠、沟、绿化、农机、电力的基础设施即农业发展环境建设。
 
(三)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是:在农业用地逐年减少2%左右的前提下,坚持“用新政策和制度、用新思维和手段、突出新产业、创立新品牌、拓展新空间、开辟新市场、创造新奇迹”的要求,大力发展“五大农业”,完成对我区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使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得到大力发展,确保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到2015主要指标: 五大农业主要指标1、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递增6%;农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递增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00元,年递增11%。总部农业
 
3、农业平台建设。完成农业总部大楼、新农都物流中心、省农业高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等3大平台,筹划建设花卉中心、园艺大厦、农业创新服务中心等3大平台。4、区外新建基地32万亩,累计达到260万亩。强队农业5、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00亿元,比2010年增24%。出口交货值100亿元,比2010年增31%。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0家,其中省级15家、市级1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以上,农民组织化有明显提高。6、农业企业上市确保1家,力争2家。精品农业7、建成10万亩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以及“设施优、环境美、示范强”的10个区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和10个区级特色农业精品园。8、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著名商标10只(件),农产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保有量达40只(件)以上。培育萧山萝卜干、萧山花木、萧山生猪、萧
 
山白对虾、萧山甲鱼等五大区域公共品牌。9、建立粮食功能区15万亩。10、蔬菜、花木、水产、畜牧、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产值8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86%。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并逐步向绿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11、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三区六线七十景(点)。实现游客250万人次,旅游收入36亿元。服务农业12、提升发展蔬菜、花木、粮油、茶果、苗禽等6个农产品专业市场。13、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0万KW;粮食生产为主的产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规模生产的果蔬、茶叶、花木、畜牧、水产等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把我区建设成为省级农机化示范区。14、建立萧山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创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5个,其中省级以上5个。15、继续完善金融支农机制,农业担保公司可担保额达10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进一步拓展。四、“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按照萧山地貌特征和现有农业分布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将全区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划分为三大农业功能区,分别为东北部精品农业区、中部特色农业区、南部生态农业区。农业产业形成“东北部以蔬菜、粮食、水产、畜牧养殖为主,中部以花卉苗木为主,南部以竹木、粮食、茶果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一)东北部精品农业区
 
1、概况。地处萧山东北部,包括义蓬、新湾、党湾、南阳、河庄、靖江、瓜沥、党山、益农、前进、临江11个镇街和现代农业开发区等。区域总面积60876平方公里。该区现代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以蔬菜、粮食、畜牧、水产等产业为主,也是萧山萝卜干、萧山生猪、南美白对虾、甲鱼、日本胡瓜等主要产地,集约经营水平较高。
 
2、发展方向。根据资源优势,重点建设10万亩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要发展蔬菜(瓜类)、畜禽和水产产业,建设相应的商品生产基地及出口创汇基地。到2015年蔬菜复种面积 30万亩,整合提升一批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使该区成为杭州市最大的蔬菜加工区和时鲜蔬菜出口产区;建成商品肉猪重点产区,年出栏100万头;淡水养殖13万亩,发展壮大一批水产加工企业,建成杭州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淡水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二)中部特色农业区
 
1、概况。地处萧山中部的水网平原,包括闻堰、宁围、衙前、新街、坎山、城厢、蜀山、新塘、北干9个镇街及红垦、红山、钱江、湘湖农场等。区域总面积36118平方公里。该区是萧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以种植花木、蔬菜为主,家禽种禽为辅。随着城市扩展和湘湖旅游度假区、钱江世纪城的建设,该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商贸条件日益优越。
 
2、发展方向。坚持以商贸农业为核心,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蔬菜、花木、茶果和畜禽种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形成商品优势。结合湘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农田和公益林。大力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建成都市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汇农业的示范区。
 
(三)南部生态农业区
 
1、概况。位于浦阳江、永兴河两岸河谷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也有部分水网平原,包括楼塔、河上、戴村、浦阳、临浦、进化、所前、义桥8个镇和区林场等。区域总面积45028平方公里。该区是我区林木、毛竹的主要集中产区,也是“杜家杨梅”、“进化大青梅”和“三清茶叶”等林特生产主要基地。近年来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农业生态旅游事业方兴未艾。
 
2、发展方向。该区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在于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林业生产和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要以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生态条件,进一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同时实施坡地利用和保护,综合治理山、水、田、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重点抓好用材林、毛竹笋竹两用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如杨梅、青梅、茶叶等基地建设,发挥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作用,保护生态公益林。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运用生态农业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等节能减排技术,鼓励发展绿色蔬菜瓜果、生态养殖,努力实现我区南部地区生态、经济型的“绿色屏障”的建设目标。
 
五、“十二五”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工程
 
重点实施以下五项工程。
 
(一)农业发展平台建设工程
 
按照“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思路,在规划选址、土地指标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建设集商务、会展、信息交流、培训于一体的各类农业总部商务中心、物流中心和科研中心,着力构建一批服务“三农”的公共大平台。
 
1、农业总部大楼建设(商务平台)
 
建造集商务、会展、信息交流、培训等为一体的农业总部经济标志性建筑——农业总部大楼(萧山农业发展大厦)。大楼位于钱江世纪城,占地30亩,由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联合51家农业龙头企业集资联建,计划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1万平方米。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区农业企业(集团)经营办公、农产品科技研发的集聚区、农业经济信息汇集交流中心和农业对外招商、产品展示的窗口。
 
2、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物流平台)
 
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由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800多亩,总投资50亿元。一期规划用地500多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于2011年底完工。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将建设成集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藏、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同时,提升发展萧山农产品批发市场、萧山粮食物流中心等农产品物流平台。
 
3、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一核四区”模式:“一核”即科技创新中心,为院校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孵化创业提供空间;“四区”即生物与信息技术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区、农业科学公园、农业科技实验区。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平台。
 
通过5年努力,在核心区建立起立体化的科研、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推广条件,建立起国际创新协作网络,实现“科技、人才、信息、资本”的高度集聚;在示范区和辐射区有效培育起农业高技术、现代农用工业技术、农业新兴服务业,实现有效服务于全省和周边区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核心区5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万平方米智能化实验温室和农业科技体验温室;完成67万平方米农业科技孵化器及重点实验室建设,13万平方米农业投资促进中心及科技培训中心建设;完成48万平方米办公大楼等建设,其他农业组培与育苗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完成实验田改造800亩。
 
同时,积极筹划建设花卉中心、园艺大厦、创新研发服务中心等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为全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扎实基础。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1、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
 
在东部围垦地区建设10万亩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以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为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引进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械、新模式、新工艺,挖掘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加强整合、提炼,发展成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区。使之成为展示现代农业风采的窗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实践区,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孵化器,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样板区。该综合区的主导产业为:蔬菜瓜果、特种水产和畜禽。根据现状产业基础、循环农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充分利用综合区内外加工、市场等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规划在该综合区建立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即蔬菜瓜果示范区、畜禽及种苗示范区,龚老汉中华鳖养殖繁育示范区和跃腾虾鳖混养示范区。规划建设11个技术先进、投资集约、规模适度、管理水平高、体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农业精品园(具体见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内容表)。同时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以上1家、市级以上4家、区级以上10家。主干道路要实现基本硬化,2.5万亩区块基干林带建成,设施化程度有显著提高,设施农业产值占70%以上。并抓好综合区外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
 
江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内容表
 
主导产业示范区蔬菜瓜果示范区畜禽及良种示范区龚老汉中华鳖养殖繁育示范区跃腾虾鳖混养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大洋白对虾精品园吉天特色蔬菜精品园佳惠芦笋精品园志伟家禽种禽精品园水祥黑鱼养殖精品园富伦奶牛精品园龙翔
 
生猪养殖精品园杰虹龟鳖养殖精品园伟林名贵鱼类精品园农发白对虾精品园海天特种水产精品园同时,规划建设萧山益农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
 
2、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在现有38个市、区、镇级粮食生产功能区32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15万亩面积。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种粮效益和粮农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机耕路、灌溉渠道、排水沟、机埠和土壤改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提高先进技术应用率。继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优新技术,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100%;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机械插秧、轻型栽培等先进技术应用。实施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四是继续扩大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及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推进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五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每个功能区内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规模经营主体。功能区以规模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为载体,积极开展统一服务工作,统一供种育秧、统防统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耕机收。以粮食功能区为示范,稳定粮食复种面积,保持粮食生产能力。
 
3、现代农业综合园建设
 
依托现有基础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整合,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成10个生产、加工、休闲综合经营的区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单个园区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其中甲鱼养殖500亩以上,生猪养殖5万头以上,且布局合理,路、渠、沟、绿化配套,园区建设后达到“设施优、环境美、示范强”,集农业种养、加工、研发和休闲于一体,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各项制度健全,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理念在行业内处领先位置,对全区同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4、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
 
依托现有特色基地,“十二五”期间规划建成10个以专业生产为主体的区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园内道路通畅,基础设施配备合理,设施应用能力强,机械化程度较高,品牌建设意识强,综合效益高。要求每个种植类特色农业精品园连片面积达到500亩以上,每个养殖类特色农业精品园生猪养殖3万头以上、或奶牛1000头以上、蛋禽存栏15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0万羽以上,同时动物防疫、检测等设施齐全,排泄物利用率达95%以上,全部采用标准化饲养栏。园区具有自主商标,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要求,使之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和农民的培训基地、精品农业的生产基地。
 
(三)休闲农业建设工程
 
根据《杭州市休闲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发展规划》,按照我区实际,合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规划设计,精心挖掘农耕文化,进一步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推进我区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建成一个个精品。认真实施《萧山区休
 
51萧山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农业发展规划
 
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以“三区”、“六线”、“七十景”为目标,实施休闲农业建设工程。“三区”主要是指东部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中部农业风情休闲区、南部山地生态休闲区;“六线”是指钱塘围垦线、花卉花乡线、休闲垂钓线、杨静醉梅线、十里梅海线、山地风景线;“七十景”是指我区已建成的30个休闲农业观光点,及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建设40个观光点,力争达到70个景点,总规模面积达到7.5万亩。到2015年建成省农家乐特色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15个,建成市、区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和农家乐特色村50个。接待国内外游客250万人次,实现就业人数5000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总收入36亿元,年递增15%左右。
 
(四)种子种苗建设工程
 
按照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加强种子种苗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提高良种覆盖率为重点,研究、开发、繁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对部分地方优势特色品种进行种质改良与提纯复壮,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努力形成种子种苗产业,解决农、林、牧、渔业等大宗农产品优质化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林牧渔产品质量和商品性,提升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种植业,建立完善1个区级农作物科研引种中心、5个种子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30个规模化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30000亩优质种子种苗推广示范基地。以传化大地现代育苗技术和园艺设施为基础,积极开展工厂化穴盘育苗、高档花卉生产及观赏植物、瓜果蔬菜品种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以杭州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容器育苗基地为示范,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花卉苗木品种。
 
畜牧业,推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提升2家省级原种猪场和7家省一级种猪场;加强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尤其是萧山鸡、媒头鸭、浙东白鹅的核心种群的培育和保护。
 
水产业,继续加大对长江品系四大家鱼的良种场、鳜鱼苗种繁育基地、河蟹良种培育基地、中华鳖(日本品系)省级和国家级良种场、南美白对虾良种虾苗淡化培育示范基地等良种场的扶持。通过种苗繁育和培育基地建设,提高我区的育苗、育种能力,使已形成的南美白对虾、中华鳖、黑鱼等三大名特优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区域品牌建设工程
 
围绕“萧山萝卜干、萧山花木、萧山生猪、萧山白对虾、萧山甲鱼”等五大区域公共品牌的培育,加大建设和保护力度,突出重点加强宣传,扶持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打响区域农产品。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建设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申报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同时加强管理,依托品牌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个人注册商标,扩大农产品的商标注册量。力争到2015年再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5件、市著名商标6件、区著名商标8件,创建浙江名牌产品5只以上,杭州名牌产品8只以上。
 
六、现代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区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加强协调和合作,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办、农业、农水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履职尽责;发改、财政、税务、工商、国土、质监、环保等部门应加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服务和支持,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人事部门应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农业适用高层次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按照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政策与举措的要求,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内容列入农业农村工作年度考核和区现代农业发展奖考核指标,完成任务较好、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进展情况。各新闻单位应加强农业政策、农科知识、市场信息等的宣传发布,及时报导发展“五大农业”的典型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大政策扶持。区财政应不断增加用于农业方面的预算,提高农业各项事业的资金供给。扶持现代农业发展,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相应递增,重点扶持农业平台建设、种子种苗建设、园区建设、品牌建设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扶持政策和标准适当倾斜。完善财政投向,对公益性、基础性、带动性项目实行倾斜政策。同时应大力支持农业信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公共服务载体,对萧山农业贡献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科技人才实行重奖,调动农业经营人才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来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三)强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体制创新,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科技、资金、物流等要素。强科技兴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技术合作,组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金融支农体制,不断加大金融支农,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农业担保公司,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等农产品市场体系。办好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花木节、杨梅节、茶艺节等农业节展活动,扎实推进农业气象、农民信息化等服务,完成农民信箱百村联网工程建设。整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建设。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要遵循“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围绕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这一主题,通过规范实行政府支持、市场引导、项目带动、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着力提升农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的发展。要以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为载体,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要通过实施农机化项目、基地建设和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大力推广适用于设施农业的机械与装备,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要围绕深化、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成果,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提升农机监管规范化水平。
 
(五)机制体制创新。要继续在机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一是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山林、水面的
 
使用权流转,加快农业用地向经营能手集中,为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坚持公共服务以政府为主体;农业创新项目探索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健全龙头企业发展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组建集团,引导加工企业兼并合作,走强弱兼并、强强联合之路;鼓励加工、种养殖、研发、营销农业企业加强合作,组建新型联合体,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企业管理创新,鼓励农业企业发展营销创新、市场创新和信息化创新;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符合萧山实际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萧山萝卜干、龙井茶(钱塘产区)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鼓励开展各类认证,鼓励企业创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核心,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农业,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特色型的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化、有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一批农产品营销经纪人,建成一张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提高一批农业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使全区农业生产经营者由千家万户为主体转变为大户经营、强队经营、联合经营。扶大扶强一批带动强、辐射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七)完善农民素质培训。以区域性的培训中心为依托,有计划有安排有目的的对农民进行就业和素质培训。以“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等为抓手,着力培养适应科技全球化、经济国际化要求的一代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多样化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农业从业人员持有农民“技术证书”或“绿色证书”。同时通过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发展农业中介产业,加速农产品信息的流通和信息作用的发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速度。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加快农业和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生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防洪和水环境治理应按现代农业统筹安排,全面提高防洪和水利设施标准,建设和完善现代农业中的沟、渠、路、塘和灌溉、降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用现代基础设施来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