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旅游规划策划

大活动时代的旅游定位

大活动时代的旅游定位
龙岗区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是现在龙岗区的一个中心工作,也是一个重点,但大活动时代要研究旅游的定位。
 
1、生命在于运动,感情在于走动,旅游在于活动。
 
动是人生之本,也是旅游之本。多年以来,旅游自身开展活动,同时借助各种各样的大活动,已经见到了显著的效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2、风起云涌的大活动。
 
中国举办大活动尤其国际性的大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就是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第二个是1999年昆明世博会,一个大活动办下来,昆明的城市建设提前了十年,但是所形成的财政负担,还这个债一直还到现在还没还完。所谓提前十年只是把成果放在这了,但是真正的发展过程还是这十年。只有这两年昆明才开始新一轮的城市启动。但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上海世博会,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进入世界第六大都市群。达到了举办大活动的高潮。大活动到底应该如何办,是我们应该探讨的。
 
3、活动发展
 
第一,活动的类型:一是政治型,如国庆六十周年;二是经贸型;三是运动型,顶级就是奥运会;四是娱乐型;五是文化型,顶级就是上海世博会。
 
第二,活动的发展过程:从生涩到成熟;从紧张到从容。我们一开始没有经验,也很紧张,现在应该说从容多了,但还是达不到真正的从容。这届冬奥会开幕式,应该是四根冰柱,但只起了三根,这叫重大失误,可是在闭幕式的时候,出来一个小丑,非常夸张地把这个冰柱又点着了,满场掌声。大家感动于温哥华冬奥会组委会,第一感动于他的幽默,第二感动于他的勇气,有勇气来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还用非常幽默的手段表现自己的错误。我观看之余就想,尤其是闭幕式,人家能想出这样一招这才叫创意,所有的观众带着极大的宽容,带着极大的欣赏,带着极大的赞赏来鼓掌,我们能想象这种事吗?
 
我们搞大活动,领导的要求一定是万无一失,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活动在其他国家是赚钱的,在中国一定是赔钱的。奥运会也是这样。2001年7月13日奥运申办成功,7月16日我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奥运与旅游:商机有限发展无限》,我不认为奥运会商机无限。后来在北京市政府开会,我就提了一个意见,北京决不能因为奥运会再新建酒店,因为北京的酒店刚刚喘过一口气,还没有翻过身,如果为了奥运再新建酒店,北京酒店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当时市政府接受了我的意见。后来他们说没办法,控制不住,投资商大笔进来,一个大楼盘带一个酒店,所以北京这几年到底新增了多少酒店,我不知道,只知道所有的世界酒店名品牌都进来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奥运之后北京的酒店,有可能15年翻不过身来。因为这笔账算下来很清楚,还讲什么商机无限。而且奥运本身也在转型,一开始提的是我们要办一届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后来转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最后转到平安奥运,奥运只要保证平安就什么都成功了,可是这忽悠了多少人,忽悠了多少资金,现在大把资金沉甸甸地压在这里。从奥运申办成功开始,我一直在北京强化这个观点,也有很多企业听了我的话,有的酒店老总原来想投资5000万元做一个改造,听了这话之后就不动了。奥运之后必然是北京酒店最苦的时候,留着这5000万元现金过苦日子,比改造一下撑这一点场面要重要的多,至少活下来了。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这个从生涩到成熟,从紧张到从容的过程,也不能说完全完成,因为很简单,我们还是官本位思想。
 
第三,除了政治型活动之外,尽量淡化政治,是活动成功的基础;努力创造特色,是活动成功的主导;在非商业感觉中达到商业效果,是活动成功的艺术。
 
大运会是龙岗区的头等大事,但是不要把大运会的效果估计过份,我们认认真真办,争取办到万无一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确实要有些东西保持一点弹性,实际上底线就是安全,只要把安全保住了什么都保住了。
 
国际上的活动,比如有一次世界八强峰会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召开,三万人上街游行抗议,逼得八国的首脑到海上游轮去开会,还死了人,警察出动了。如果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特大型国际影响极其恶劣的政治事件,人家也就过去了。所谓万无一失的要求,本质上叫做弱势民族的弱势心态,生怕人家瞧不起,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撑这个面子,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还指望着商机,有什么商机可言。当然,我们也有很从容的时候,比如一次大连国际服装节,薄熙来市长在会上用英文致辞,突然之间断电了,大概有两分钟,满场安静。之后电来了,薄市长就来了一句,我们大连人民太热情了,把电都给憋坏了,满场掌声,都说这个市长真是幽默,我们很少见到中国的官员有这样的幽默感,幽默体现的是一种聪明。这是一个概念,不同类型的大活动也有不同的要求。
 
4、活动经验
 
一是选准题目,常规性的活动题目要选准;二是挖掘资源,举办大活动不是某个部门单独能办下来的,一定是部门整合的结果,一定是各类社会资源联合的结果;三是创造品牌,举办大活动,要看准了创造品牌;四是锲而不舍,全国的经验大体上都是如此,办三届还能撑下来就成功了,撑不下来自己也就消亡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大连每年有一个国际赏槐会,就是观槐树花。北方城市到处都是槐树花,但是因为当时旅顺不开放,很多日本人是在旅顺出生、生活过的,对旅顺很有感情,旅顺与大连之间一个龙王塘镇,这个镇一到5月槐树开花,日本人就自发地去了。所以大连就抓这个时机,搞了一个赏槐会。第一届因为倒春寒,槐树不开花,最后是从山东运来槐树花,绑在大连的槐树上,把第一届赏槐会办成了,之后一届一届延续下来。旅顺现在半开放,而且当时最有感情的这些人差不多都已经去世了,赏槐会就变成一个赏槐经贸洽谈会,转换成和经贸联系在一起,看槐树花也能变成一个国际性的活动,每年三五千日本人过来。这就是非常特殊的资源,非常特殊的历史,才形成这种特殊的活动,但是把他们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经贸洽谈会,也是锲而不舍。
 
5、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商机有限。我们用不着这么忽悠,除非你就是经贸型的。经贸型的大活动本质上而言只是沟通,所以经贸型的大活动看签约多少全是虚的。比如厦门每年有一个九八经贸洽谈会,我第一次参加组织,国家旅游局花了120万元经费,结果不仅是“劳民伤财”,还没有效果,所以第二届我们就退出了,单独举办旅游方面的招商引资会。商机有限,这是一个客观的评价。
 
二是量力而行。像龙岗这样的地方不差钱,做大活动问题不大,但是很多地方压力就大了。比如海南的博鳌,搞了十几年,年年博鳌论坛,都是找企业摊派,今年也是如此。按理来说博鳌论坛办了十几年,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还这么艰难,实际上一定意义就是有点不自量力,可是没办法,年年不停地搞,年年规模越来越大,也不知道到底实效如何。
 
三是中途转向。我们搞大活动总有终极目标,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弄不好就在中途转向。就像我们奥运的目标叫一变再变三变,实际上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资源的调整,意味着工作重心的调整,如果一开始把目标瞄清楚,其他的辅助目标围绕着主导目标,活动反而更容易成功。
 
四是自己热闹。很多地方举办大活动还经常冠以国际二字,到最后请不来外国人怎么办,找些留学生充数,觉得这样国际化氛围有了,但本质上还是关起门来自吹自擂,关起门来自己热闹,这样的大活动搞他干什么。所以,这就确实需要我们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够了。
 
今年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很聪明,第一点,资源配置是长三角的全面配置,上海世博会没有新建多少酒店,可是算账是整个长三角15个城市有多少酒店可以用。第二点,整个筹备过程就是一个总体营销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亮点、热点,基本上预热几年了。从去年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热了,现在还差不到60天,这样到世博会结束之后,可以留下永久性的东西。因为中国人多,无数的人去参观,这是外国比不了的。北京奥运之后研究场馆再利用的问题,我们帮助奥林匹克区做了一个再利用的规划,第一叫做功能强化,就是主体功能强化;第二叫功能转化,有一些不再是体育功能,就转换成文化功能;第三点叫功能泛化,把整个奥林匹克区作为一个文化体育旅游区。最后我们还提了一点,就是奥林匹克区从现在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个申报过程十年,十年以后北京奥林匹克功能区变成世界文化遗产,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东西留在这里了。
 
6、旅游与大活动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需要借助大活动,结合大活动,研究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创造特色。要把很多大活动转化成旅游的内容,就必须要形成特色,文化型的活动比较容易形成,娱乐型的也比较容易形成,经贸型、运动型的一般都不太容易形成,需要我们研究。
 
二是借力使力。很多活动和旅游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明年的大运会,旅游局的主要功能是接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需要研究借力使力。
 
三是追求实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热热闹闹,这个实效的核心就是创造品牌,谋求长远,拉动发展。
 
四是突出产品。将来要形成一系列的产品,比如大运会办完了,除了大运会的主场馆之外,其他的场馆能不能也形成一个综合的文化体育旅游区,变成产品,然后按照功能强化、转化、泛化,每一个项目具体研究,作为一个文化体育旅游区,一个产品就变成长久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事物。
 
五是持续推进。因为大活动之前、之中会达到一个高潮,活动之后会有一个后续效应,这样就需要研究持续推进,如果只是借助活动本身,后续效应时间不会太长,可是如果持续推进,比如大运会之后不断地研究一些文化休闲体育旅游这样的亮点,不断地形成亮点,就可以形成持续推动。
 
六是拉动发展。如果最终举办一个大活动,不能拉动一个区的全面发展,
 
显然是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