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旅游规划策划

国际经济摩擦时代的中国旅游

国际经济摩擦时代的中国旅游

 1、摩擦

 
2009年,中国GDP即将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2009年,中国的出口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而据世界贸易组织1月4日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发生了130多起贸易制裁案,其中55起反倾销诉讼都针对中国,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二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在得到了全球化的好处之时,也必然要承担全球化的代价。因此2010年的国际经济摩擦和贸易战加剧将是可以看得到的。
 
2、旅游优势
 
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旅游有可能超越其他行业,直接进入世界经济的水平分工体系。   
 
一是因为旅游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就意味着我们和国际上差距不大,也就有可能争取一步到位,直接进入世界的水平分工体系,不至于成为垂直分工体系的末端。
 
二是旅游的发展几乎没有关税壁垒的问题,也没有非关税壁垒。当然有一些特殊情况,但只是阶段性的。意味着国际市场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是完全开放的。
 
三是在开放扩大的过程之中,中国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可以进一步体现出来。也就意味着竞争力会持续增长。这样一个态势也使中国旅游的发展更加有利。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一个新的优势。
 
3、新作用
 
第一,入境旅游是就地出口风景,就地出口劳务,就地出口商品,就地出口文化。这“四个就地”,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取比较高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避免或减少国际货物贸易中的种种壁垒,谋求更大的发展。
 
第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除了规模的扩大和增量的调整所起到的作用之外,旅游业还实现了四个层次的交流:一是实现了国际之间的交流,改变了国际间的财富分配比例;二是实现了产业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产业结构的比例;三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实质上完成了又一次国民收入再分配;四是实现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也是各地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是货币与资源的再交换。
 
第三,随着发展,国际经济磨擦的势头越猛。在这种状况之下,旅游的新优势得到进一步的突显,尤其是出境旅游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些年来,国家领导人出访,很多都有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把出访国开辟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外交工具。作为外交工具,可能是阶段性的,但是作为经贸工具,成为缓解国际经济磨擦的润滑点,必然是长期的。
 
第四,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的目的地和前三位的客源输出地,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旅游的市场格局,也将从根本上拉动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化格局。在中国服务业出口格局中,重点和希望仍然是旅游产业。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41号文件也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这就要求旅游进行大的调整。国内旅游成为国内服务业的重点,国际旅游成为中国服务业出口的重点。
 
4、新对策
 
第一,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地位。多年以来,中国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只是市场的自然影响,在国际组织中缺少应有的地位,在国际旅游秩序中缺乏应有的权威。下一步,在强化话语权的同时,研究中国旅游在世界的价格协调权、规则制定权、秩序维护权和组织发展权。
 
第二,突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国际影响,在中国召开世界旅游目的地大会。
 
第三,与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合作,在继续发挥外交工具功能的同时,切实形成国家经贸工具,以缓解国际经济摩擦。如同日本80年代的“黑字还流计划”,使出境旅游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这就需要整合市场资源,集中旅行社力量,加大客源力度,采用灵活的调度和引导方式,包括对旅行社的奖励措施。其中一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以此方式表明积极态度。二是外贸出超过大的国家,形成“黑字还流”。三是搞摩擦厉害的国家,可以双面使用。
 
第四,旅游花汇,减轻了国家外汇存底的压力,间接释放了部分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对于旅游者花汇越来越放开,但是对于旅游企业花汇仍然手续繁琐,需要建立新机制,以支持旅游企业发挥新作用。
 
第五,旅游企业的“走出去”应采用多种方式。一是建立海外接待体系,形成“利润回流”。二是收购、兼并相应企业。三是携程旅游网和如家客栈的海外上市方式。四是巴黎“中国文化城”的直接投资方式。总之,方式多样,途径多种,旅游海外投资也基本没有障碍,不涉及资源,不涉及安全,是给当地创造了就业,谁都欢迎。
 
第六,为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运作机制,纳入国家大经贸体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创造新的方式,以旅游部门为主,联合商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建立中国旅游国际化专用基金,形成专案,逐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