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发展生态农业的“傻子”
他是个从穷山沟外出淘金的成功人士,是乡亲们心中传奇的优秀青年。在积攒丰厚的人生第一桶金时,他毅然放弃大城市安居乐业的生活,携着妻子返乡,倾其巨大家产,投资种养殖业。在巴中市通江县麻石镇长河坝村,这个不会享福的“傻子”信念坚定,带领当地贫困户步履坚实地走在脱贫路上,他就是通江县长河坝果蔬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苟波。来源农业规划http://www.yinhuojiaoyu.com
近日,记者来到了通江县麻石镇长河坝村,一望无际的核桃苗横成行、竖成列,碧绿青翠、身姿挺拔,一阵微风吹过,一群群黄羊悠闲地漫步吃草,不时传来咩咩的清脆叫声……深山翠谷中,一排排现代标准化的圈舍及办公房整齐排列,这就是通江县长河坝果蔬专业合作社所在地。
外出务工
积攒创业资金来源农业规划http://www.yinhuojiaoyu.com
苟波于1974年出生于麻石镇长河坝村二社。初中毕业后,苟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一年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走上了外出务工的艰辛道路。
他走南闯北,当过养殖工人、也当过建筑工人,他在工地上辛苦劳作,晚上,他就挑灯夜读。通过自学,取得了财经专业大专文凭。勤奋踏实让他步入管理工作,2002年,他开始做生意,10余年,他攒下800多万元。
长河坝村青壮年大部分都会外出务工,当年肥沃的良田基本荒芜,现在山坡上荆棘丛生,一条出村的泥土路凹凸不平、长满杂草,从麻石镇到长河坝村4公里的路,却要花近1个小时。2012年寒冬,苟波母亲逝世。出殡之日,整个长河坝村二社仅只有3个年轻人,村里几位60多岁的大爷倾力相助,才帮他办完了母亲的后事。
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致富来源农业规划http://www.yinhuojiaoyu.com
经过几番考察论证,麻石镇的气候、土质、光照条件良好,适合发展种养殖业。2014年4月,他成功流转荒山80公顷,建立起通江县长河坝果蔬专业合作社。砍杂除灌,联系种苗,挖窝施肥……苟波风里来,雨里去,昔日的大老板俨然变成了地道的农民。
两年转瞬即逝,5万多株核桃苗栽种成活了,苟波黝黑的脸庞露出自信的笑容。“要让荒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苟波又建立起南江黄羊繁育基地。
从2014年开荒起,苟波一直就聘请长河坝村二社的老乡到合作社上班,其中有贫困户10户23人。共分成果园、养羊、养鸡3个大班,果园又分除草、施肥、除虫3个小班,所有工人实行月薪制。
村民苟光远在合作社上班已有一年多,他介绍,所有工人每天都只需工作8小时,每天早上和下午把黄羊赶到山坡上吃草,中午和傍晚赶回圈内。
苟光远告诉笔者,在农忙季节,除了轮流值班的人员,工人还可以回家收种庄稼,这样上班时间缩短了,但月薪不会少。
“没想到老了还摇身变成‘上班族’。”63岁的苟光远一脸幸福地说,“苟波还建议我们明年代养一头母羊,他免费提供防疫、养殖技术,每年只回收1只小羊。这种黄羊一般情况每年产6头羊,预计可增收2500元。”
据苟波介绍,为解决核桃生长期的效益问题,栽种了6.6公顷西瓜、10公顷甜瓜、5.3公顷香瓜,还套种了生姜等蔬菜。在果园除草的向仕琼高兴地说,“在园区务工不仅有近两万的年纯收入,还照顾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来源农业规划http://www.yinhuojiaoyu.com
“建立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特色农产品,打好‘有机’牌,利用‘互联网+’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带领更多的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站在山岗上,苟波深遂的眼眸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