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规划 >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如何闯新路

   龙陵县有怒江、龙川江夹峙,高黎贡山逶迤全境,境内人文、自然景区景点30多处,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其中松山抗战遗址、三江口风光、古城山万亩杜鹃、勐蚌万亩草甸等旅游地远近闻名。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近年来,龙陵县着力擦亮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黄龙玉文化三大品牌,构建“一个旅游集聚地、三个旅游中心、四个旅游功能区、五类旅游产品、六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四条旅游线路”的全域旅游布局,即:把县城打造为游客和黄龙玉集散地;建设邦腊掌度假中心、黄龙玉展销中心、松山抗战历史寻访中心;打造温泉SPA度假区、抗战历史寻访区、侨乡文化探秘区、沿江风情游憩区;推介实物旅游、温泉度假、抗战遗址寻访、特色乡村旅游、自驾车体验等5大产品;主抓黄龙玉工业园区、温泉SPA度假地、滇西抗战遗址纪念地开发、乡村旅游带、大众温泉休闲圈、旅游小镇6大建设项目,开发购物、度假、自驾、观光休闲等4条旅游线路。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全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旅游更是带活了一方经济。腊勐镇大垭口村农民杨国刚是龙陵最早尝试民俗接待的农户之一。10年前,杨国刚将收集到的1500多件抗战遗物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松山国刚抗战遗物陈列馆”,开办了“国刚私房菜馆”;妻子打理饭店,他则当起了“草根导游”,推行吃、住、游一条龙服务,每年收入10多万元。在杨国刚的带动下,附近的88户人家,有8户搞起了民俗接待,依托松山景区增加了收入。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然而,能依靠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毕竟是少数,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龙陵县深入挖掘民俗、餐饮、生态、民族民间等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从消灭农村的脏、乱、差状况入手,提升改善接待环境;在政府支持下,旅游村寨家家户户改水改厕,建起太阳能浴室和水冲式厕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同时,相关部门加大旅游业务培训力度,带领农民外出参观学习,每年培训数千人。经过培训,农民接人待物更讲究了,菜饭花样不断翻新,口味也更大众化。龙陵乡村旅游正实现从粗放发展到提升品质的转变。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