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规划 >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让文化的味道浓些再浓些

   安徽瑯斯村:状元文化兴村留客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瑯斯村位于安徽休宁县海阳镇,近年来打造的占地200余亩的海阳庄园,依托独有的状元文化,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有机结合,成为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品牌之一,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左右。
  “为了充分挖掘展示徽文化、状元文化,通过在庄园内续建文化长廊、进士第、古戏台和文化艺术馆等工程,把瑯斯状元村建设成古徽州的缩影,打造成中国状元文化村。”该村负责人介绍说,瑯斯状元村历史悠久,宋嘉定年间瑯斯村学子吴腾考中进士,相隔不到20年,他的子侄辈吴士楚、吴士尹两兄弟又同时考上进士,演绎了“一门三进士”的佳话。海阳庄园中的进士第就是根据古时村中的进士第复建的。状元大戏楼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建有古色古香的状元戏台,可容纳1000人观看演出,舞台配备了国际品牌音响、灯光及高清大屏等设备。
  状元居是围绕状元大戏楼而建的徽派建筑,以休宁状元和中国名状元的名字为房间名,房间外宽大的走廊可作为观看演出的高级包厢。在大戏楼观众席两侧,是两个状元文化展厅。左边展厅的名字叫“金佛山和状元郎”,采用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实景加多媒体手法,讲述了瑯斯状元吴锡龄成才的故事;右边展厅名为“休宁状元”,展出大金榜、奏折、图册,介绍休宁状元的相关史料。
  据介绍,每逢寒暑假,前来瑯斯村的亲子游客特别多,一方面在这里修身养性,另一方面感受状元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
  南京侯冲社区:以知青文化为切入点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素有“手狮之乡、知青故里”的美称。这里,是《知青之歌》的诞生地,陈丹青、孙晓云、雷晓宁等文化名人都曾经在这里留下上山下乡的生活轨迹。从2013年开始,这个位于南京老山脚下的涉农社区以知青文化为切入点,开启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侯冲社区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知青民俗馆为核心,以民俗体验为依托,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知青民俗馆、知青农场、知青植物园、儿童游乐园、姚徐老街、水生植物博物馆、四季花海等特色旅游项目。其中,知青民俗馆是浦口区首家知青类文化、生活、民俗展示馆,占地面积33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1平方米。在知青纪念馆中,一座土坯搭起的小屋复建起了知青之家,旧椅子、土钉耙、收音机和茶水壶,处处都是当年知青下放劳动时的样子。纪念馆中,按照原比例复建的红旗供销社是老知青们最喜欢合影留念的地方。门头是按当时老浦口地区供销社的样子重建的。知青故里收藏的5000多件煤油灯、搪瓷脸盆、铁皮水瓶等老物件全部是从全国范围内征集而来,其中梅花牌蛤蜊油是由生活在安徽农村的知青捐赠。上山下乡时期的红袖章也是知青故里展现知青文化的一大特色,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袖章超过1000件,也都是由老知青们捐赠的。距离知青纪念馆不远的姚徐老街是知青故里的另一个核心景区,在仿古建筑群中,古床馆、珠算收藏馆、小人书馆等十几个特色民俗馆与手工油坊一起,形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文化特色的民俗体验群。“知青故里”设计不仅体现了永宁当地的人文特色,同时也满足游客追忆、好奇的心理特点,并将知青时代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实现民俗与旅游的完美互动。 
  福建张墩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愁馆”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让农村恢复田园风光,让人们留住乡愁?位于福建顺昌县铺上镇的张墩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本。近几年来,该村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房屋立面改造,道路绿化美化,垃圾定点处理,实现了田园美、自然美;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带领村民办起农家乐,卖起了自酿的葡萄酒。
  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尽量保留农村原生态,原有的山路、村道、田埂,稍加改造成慢道,把农业基地、游客中心、农家乐等串联起来,既可供游客乘车游览,也可骑行探趣;与林业部门合作,建设苗木园、精品园、花卉园,形成四季绿化香化彩化的景观平台。不仅如此,借助葡萄酒美名,村里的观光采摘游悄然兴起。
  再美的村子,也需要文化的魂。
  告别脏乱差后,张墩村开始珍视乡土气息,挖掘乡土文化。2014年5月底,该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愁馆”。乡愁馆内,陈列着农犁、打谷机、火钳、火笼等一件件旧时农村使用的老物件,古水井、古祠堂、古牌匾、古庙宇……让城里的游人忆起远去的乡愁。“乡愁馆展示的是顺昌农村的老物件,在让游客有所感悟的同时,也将乡土教育融入其中,将优秀的乡土文化传承下来。”张墩村党支部书记林启兴说。
  “每个人都有乡愁,或是父母亲人,或是舌尖记忆,或是儿时玩具……参观乡愁馆,让我更加眷念故乡、热爱家乡。”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常务理事陈兴观在参观张墩村的乡愁馆时,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馆藏物件,不禁感慨。陈兴观1991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归国后,扎根顺昌山区从事英语教学,他的心声道出了在铺上镇张墩村建设乡愁馆的初衷。
  田园风光、休闲旅游、历史文化,张墩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旅游。
  河南陈家沟村:打造太极文化圣地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之所以称之为太极故里,不仅是因为黄河与洛河交汇孕育出太极阴阳文化,更因为在这里诞生了风靡世界的武术精粹——太极拳。
  陈家沟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把太极拳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当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太极拳的风采,也因为学到了几个招式而乐此不彼。在陈家沟,全村80%以上的人会打太极拳,就连小孩子做游戏也离不开太极拳招式,所以这里至今尚有“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的说法。
  一步入陈家沟,就犹如步入了太极文化圣地。这里有令人敬仰的太极拳祖祠,有响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学拳处。其中,太极拳祖祠是为纪念太极拳历代宗师所建。祖祠由山门、碑廊、拳谱堂、祖师堂、扬武殿、耀德殿等组成。祖祠院内的广场两侧塑建有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铜像以及历代太极拳宗师的碑碣,碑碣上刻有历代宗师的简介,这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为纪念太极宗师名人们所镌立的。
  为满足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近年来,当地政府斥资兴建陈家沟景区。陈家沟景区主要由太极拳祖祠、陈氏祖林、东大沟造拳处、陈照丕纪念园、杨露禅学拳处和大皂角树习拳处等景点组成。陈家沟的绝世武功和遍布全村具有很高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书法艺术,都深深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前来寻根祭祖、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