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大师专辑-彼得·沃克
简介:
彼得·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
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如今看来,彼德·沃克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是有其客观因素的。早年他在哈佛求学时,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导师、学长们对于现代主义的追求深深感染了彼德·沃克,他也因此成为现代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随着对园林认识的不断深入,彼德·沃克开始尝试着将自己喜爱的极简艺术结合到园林设计中。
设计思想: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历程:
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德纳市(Pasadena)。
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景观设计学学士学位。
1956年在伊利诺斯大学进行景观设计学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1957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GSD)景观设计学硕士学位,并获得美国景观设计专业优秀学生奖——魏登曼奖。
1958-1959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讲师。
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73-1983年担任SWA集团暑期学校主任。
1976-1991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副教授,教授景观设计课程。
1977—1978年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城市设计专业代理主任。
1978-1981年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
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Peter Walker and Partners,简称PWP),标志其设计风格趋于成熟。
1988年-1991年担任美国《景观设计》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2年出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Charles Eliot主席
1997-1999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设计系主任
2004年 PWP设计的纳什雕塑中心和Saitama天空森林广场两项目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大奖。
2007年 PWP赢得2007年景观设计单元的国家设计奖(NationalDesign Award for Landscap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