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规划 > 旅游地产

破解养老难题-建筑设计院

    三人行,必有一老。这几乎就是当下上海的现实写照。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独居和纯老家庭老人,谁来照顾?失能失智老人,谁来看护?老人日常就医、助餐、助浴等需求如何满足?老人的孤独谁来慰藉?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养老,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个人需要有勇气面对老去,社会也需要有勇气面对养老这道社会难题。
黄浦区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之一,同时还具有高龄人口和纯老家庭人数众多、人户分离严重的特点。面对难题,如何破解?黄浦经验,值得关注。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数字背后的难题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不少专家仍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大大超出了预期。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照此速度,专家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上海的形势更严峻。截至2015年底,在上海1400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35.95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0.2%,首次突破30%,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这类人口正以平均每年20万的数量递增,预计到2020年,将超570万,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36%。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三人行,必有一老。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而且,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人口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导致上海不仅是个老龄化的社会,而且是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2000年至2014年,上海8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3%提高到了5.2%;百岁老人从306位增长到了1631位。至2014年末,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将达82.29岁。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黄浦区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之一,同时还具有高龄人口和纯老家庭人数众多、人户分离严重的特点。目前,全区共有纯老家庭2万户,纯老家庭总人口数3.25万人,独居老人1.08万人。由于未来新增的老年人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因此,“十三五”期间,区内纯老家庭数将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数字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难题:养老。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黄浦区民政局局长唐瀛中接受采访时说:“我以前在豫园街道工作,当时街道内共有1200位90岁以上老人,为他们每人每天提供一瓶免费牛奶,一年的开销就是100多万元。”
    自然,养老问题远非送一瓶免费牛奶那么简单,也不是花钱就能全部解决的。独居和纯老家庭老人,谁来照顾?失能失智、半失能失智老人,谁来看护?老人日常的就医、助餐、助浴等需求如何满足?老人的心理谁来慰藉?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养老,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个人需要有勇气面对老去,社会也需要有勇气面对老去这道社会难题。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兜住养老的底
    黄浦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在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筑密度大,老城厢多,在这里,最有限、最紧缺的就是空间。市里要求各区按照户籍老年人口3%的比例建设养老床位,黄浦的任务很重。在“十三五”规划前已建的32家养老机构中,一半设在区内,一半设在区外;但区内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区外的养老机构,老人不愿去。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新建养老机构,必须在区内。这是市里下的一道死命令,也是区政府心中所想:建养老机构是为老人,建老人不愿去的养老机构,是花架子、空壳子。民生工程不能这么做。
    目前,区内一块黄金地段正被计划用来建中心城区综合型、示范性的公办养老机构,重点收住本区户籍的失能失智及独居困难老人,预计可增养老床位2000张。“由此可见区委、区政府的决心,和这块地用作商业用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起来,我们更看重解决好养老问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唐瀛中说。
    因为,机构养老是居家、社区、机构所构成的“三位一体”养老格局中最基础的一环,起“兜底”的作用,政府最应挺身而出,不能缺席。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新建大型养老机构是一条思路,根据中心城区特点,黄浦还要见缝插针,在各个社区内寻找可能空间,建设嵌入式的小型养老机构。但困难不小。“存在着一个‘邻避效应’,就是人人都希望离自己不远处有养老机构,但又不希望它就设在自家门口。”唐瀛中说,“建养老机构和建菜场一样,需要细致到位地做好群众解释工作。”
迎难而上。在“养老服务‘十三五’”规划中,黄浦区把自己顶在杠头上:“十三五”期间将新建养老床位2398张,“十三五”末实现9503张的总量目标。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工作的动力来自民声。在“十二五”期间所做的民意调查中,旧改、养老、菜场是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民声即民生。虽然“十二五”计划已经实现了3%的养老床位建设比例,但“十三五”不仅要继续增加数量,更要提升质量,要在养老服务的种类上更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唐瀛中介绍:“去年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占到老年人口的14.9%,养老机构的一半床位,一定要用于这些老人。”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离家但不离土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2016年,长者照护之家率先在黄浦区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共12家。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长者照护之家因而成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模式。在提供的服务上,长者照护之家与养老机构相差无几,但它是一种嵌入社区的短期养住模式,实现了老年人就近养老、离家不离土,既能得到专业化照护、又能保持原有社区归属感的愿望。
    长者照护之家尤其适合以下四类老人:一类是打算入住养老机构,但心中犹豫,希望有段时间可以体验和过渡;一类是大病后处于康复阶段的老人,医院不能久住,回家又缺乏康复和护理条件;一类是家人需要离开一段时间,老人需要有地方临时接纳;一类是新近丧偶老人,与其一个人待在熟悉的环境里,独自承受丧偶之痛,毋宁入住照护之家,度过特殊期。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作为社区养老的新举措,长者照护之家从最初试点的6个街道发展至今,全市已有40多家,预计到2017年底,将扩展至120家,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全覆盖。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章晓懿教授告诉记者,她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老人还是会选择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里,一旦失能失智,也会优先从所在社区获得社会资源,最后的选择才是机构养老。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也是在“十二五”期间的那次民意调查中,80%的老人表达了更愿意在家养老的愿望,但同时他们希望,有人帮助解决吃饭吃药、洗澡洗衣等问题。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针对这一需求,黄浦探索养老服务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整合利用现有居家养老和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高于居家养老标准、具有机构养老内涵的特色养老服务。去年,该模式推广至区内54个居委会,2000位老人签约入社;今年,已实现全区183个居委会的全覆盖。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合作社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8大类、共44项服务内容,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可选择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根据入社老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照护能力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在助餐和基本医疗护理两类服务方面分别给予70%、50%和30%的服务补贴。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还会每月上门为入社老人免费上门检查一次,费用由区财政支付。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这是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老人可以不离家,但在白天有了走动的“座位”、吃饭的“餐位”;即使不想出门,所需服务也可以送到家。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未来,借助互联网技术,这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将进一步升级,加大老年医疗监测和传感系统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等远程监护服务,打造一个宜居、宜养的“10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
看病不出社区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看病到医院,养老到养老院,在以前,无论是场所,还是主管部门和经营者,这两块都是分离的。但事实上,这两方面的需求对老人来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医养结合成为“养老服务‘十三五’规划”的新重点。
    首先是在养老机构中推进医疗护理服务的设置,让老人不出养老院就可解决常见病治疗、慢性病配药问题。要求在“十三五”末,全区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内都要设医疗机构。而居家养老的老人,过去生了病只能去医院,而现在,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合作社的工作中,同时构建了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阶段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逐步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制,对符合标准的老人实现100%的家庭病床建床率。
把病床建到家里,把专业医疗服务送上家门,这对老人和照顾老人的家人来说,都意义重大。
    给最需要的人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尽管各方努力,但显然,对上海这样的大型都市来说,养老资源总是稀缺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优先给到最需要的人,黄浦区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建立统一需求评估及准入轮候制度,让信息变得透明,让操作变得公平。
    完善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是一种资源的建设; 需求评估及准入轮候制度的建立,则是一种资源的分配。评估制度确保了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老年人梯度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公平匹配,明确公办养老机构主要为本区户籍老年人提供服务,优先保障“人户一致”、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失智失独、高龄和有特殊贡献等老人的入住需求。
    在丰富立体的养老体系中,老人各种层次的需求都可以找到地方满足,但作为公办养老机构,始终要担起“兜底”责任。
    从养老到为老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
    在吴秀波主演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一对住在洛杉矶的华裔老夫妇,尽管养育了三个出色的儿子,却无人陪伴,最后在吴秀波扮演的房产经纪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补结婚登记、补拍结婚照、去拉斯维加斯等心愿。
    “医院要有老年科,社区要有老年餐、托老所,居家要有家庭医生……所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提供的服务设施,但仅此还不够。我们要为老人想更多。”唐瀛中说。
    从养老思路转换到为老思路,这是采访中他一再强调的观点。
    为老,就是要努力构建与中心城区特点相适应、与老人实际养老需求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为老,就是要通过区“心悦夕阳红”这样的服务指导站,和各街道心理咨询室,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为老年人疏导心理问题;就是要开展社区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要发动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在发挥他们余热的同时,让他们获得存在感、价值感。
    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勇气和温情,是我们对待老去应有的态度。来源建筑设计院http://www.yinhuojiaoyu.com